附錄1:第一科目第二部分涉及的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一 部門規章
1.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查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 18 號)
2.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后評價管理辦法(試行)(環境保護部令第 37 號)
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 41 號)
4.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生態環境部令 第 4 號)
5.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生態環境部令 第 9 號)
6.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21年版)(生態環境部令 第 16 號)
二 規范性文件(序號標紅為今年新增)
1.關于印發《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的規劃的具體范圍(試行)》和《編制環境影響篇章或說明的規劃的具體范圍(試行)》的通知(環發〔2004〕98 號)
2.關于進一步加強公路水路交通運輸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環發〔2012〕49 號)
3.關于進一步加強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嚴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發〔2013〕86 號)
4.關于進一步加強水利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環發〔2014〕43 號)
5.關于進一步加強涉及自然保護區開發建設活動監督管理的通知(環發〔2015〕57 號)
6.關于做好礦產資源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環發〔2015〕158 號)
7.關于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有關工作的通知(環發〔2015〕177 號)
8.關于加強規劃環境影響評價與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聯動工作的意見(環發〔2015〕178 號)
9.關于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建設項目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環大氣〔2018〕5 號)
10.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炭資源開發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環評〔2020〕63號)
11.關于進一步加強產業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環環評〔2020〕65號)
12.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環環評〔2021〕45 號)
13.《關于汞的水俁公約》生效公告(公告 2017 年第 38 號)
14.關于發布《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辦法》配套文件的公告(公告 2018 年第48 號)
15.關于發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監督管理辦法》配套文件的公告(公告 2019 年第 38 號)
16.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輻射環境監督管理名錄(公告 2020 年第 54 號)
17.關于建設項目“未批先建”違法行為法律適用問題的意見(環政法函〔2018〕31 號)
18.關于做好煤電基地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通知(環辦〔2014〕60 號)
19.關于發布《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輻射環境影響評價專篇格式與內容(試行)》 的通知(環辦〔2015〕1 號)
20.關于印發環評管理中部分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2015〕52 號)
21.關于規范火電等七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的通知(環辦〔2015〕112 號)
22.關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加強空間管制、總量管控和環境準入的指導意見(試行)(環辦環評〔2016〕14 號)
23.關于印發水泥制造等七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的通知(環辦環評〔2016〕114 號)
24.關于做好環境影響評價制度與排污許可制銜接相關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2017〕84 號)
25.關于印發機場、港口、水利(河湖整治與防洪除澇工程)三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的通知(環辦環評〔2018〕2 號)
26.關于印發制漿造紙等十四個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環評〔2018〕6 號)
27.關于印發城市軌道交通、水利(灌區工程)兩個行業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原則的通知(環辦環評〔2018〕17 號)
28.關于加強“未批先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2018〕18 號)
29.關于做好畜禽規模養殖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環辦環評〔2018〕31 號)
30.關于做好“三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管理工作的通知(環辦 環評〔2019〕65 號)
31.關于印發《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內容、格式及編制技術指南的通知(環辦環評〔2020〕33 號)
32.關于加強重點行業建設項目區域削減措施監督管理的通知(環辦環評〔2020〕36 號)
33.關于進一步加強石油天然氣行業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19〕910 號)
34.關于印發淀粉等五個行業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19〕934 號)
35.關于印發《污染影響類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的通知(環辦環評函〔2020〕688 號)
36.關于印發《鈾礦冶建設項目重大變動清單(試行)》的通知(環辦輻射函〔2020〕717 號)
附錄2:第三科目涉及文件(該附錄為新增)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文件。
1.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HJ 2.1—2016)
2. 《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大氣環境》(HJ 2.2—2018)
3.《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表水環境》(HJ 2.3—2018)
4.《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 610—2016)
5.《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HJ 2.4—2021)
6.《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土壤環境(試行)》(HJ 964—2018)
7.《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生態影響》(HJ 19—2022)
8.《建設項目環境風險評價技術導則》(HJ 169—2018)
9.《污染源源強核算技術指南 準則》(HJ 884—2018)
10.《排污單位自行監測技術指南 總則》(HJ 819—2017)
11.《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HJ76—2017)
12.《大氣污染治理工程技術導則》(HJ 2000—2010)
13.《水污染治理工程技術導則》(HJ 2015—2012 )
14.《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 164—2020)
15.《聲屏障聲學設計和測量規范》(HJ/T 90-2004)
16.《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工程技術導則》(HJ 2034—2013)
17.《固體廢物處理處置工程技術導則》(HJ 2035—2013)
18.《危險廢物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 18598—2019)
19.《危險廢物焚燒污染控制標準》(GB 18484—2020)
20.《2020 年<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固體廢物和土壤污染防治領域)>》(公告 2021 年第 3 號)
21.生物多樣性觀測相關技術導則(HJ 710.1—2014、HJ 710.3—2014、HJ 710.4—2014、HJ 710.7—2014、HJ 710.12—2016)
22.《清潔生產標準 制訂技術導則》(HJ/T 425—2008)